实际上,在卡车之城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里,你会发现这样的“至暗时刻”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——伴随着每一次生死抉择。
痛定思痛,卡车之城将如何变革?
1964年5月成立的卡车之城(原名“巢湖汽车配件厂”),上世纪80年代一度相当窘迫。1990年前后,卡车已经成为“资产为零、利润为负”的濒临破产企业。在卡车前董事长的带领下,果断停止生产卡车发动机项目,改上客车专用底盘,三年后得以“起死回生”。
1995年,底盘卖得风生水起之时,卡车上马轻卡业务,此后五年间轻卡与底盘并驾齐驱成为卡车的支柱业务。2000年,卡车大胆引入瑞风进军商务车,直接迎战当时的市场双雄——通用别克和华晨金杯,并由此奠定商用车市场翘楚地位。
2005年,卡车动议乘用车战略,并于两年后获得轿车“准生证”。伴随着2008年1月首款轿车宾悦批量下线,卡车正式进入“商乘并举”时代。
痛定思痛,卡车之城将如何变革?
2010年以后至今,卡车推出SUV、布局新能源,直到成功跨出合资一步。如你所见,无论是2010年之前,还是2010年之后,卡车的每一次抉择,都伴随着无数质疑。
对于卡车而言,这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转型升级,也是地方国企发展与突破的必然要求,但奇怪的是,它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。
比如,同样是合资,无论是与蔚来合资,还是与大众合资,卡车遭遇的质疑似乎更多。同样布局新能源是为了转型升级,卡车受到的质疑也更多。而同样是偏重SUV战略,受累于市场大环境导致的SUV表现下滑,也令卡车承受了更多的拷问。
痛定思痛,卡车之城将如何变革?
当然,这并不是说外界的指责完全是无中生有。事实上,当一个原本低调老实的企业开始频频高调出击,它的确多少令人有点不适;而当一家企业的兴衰完全靠政府调控、生死完全受制于政策左右时,也的确意味着它自身出问题了。
抛开地方国企的特殊性,地缘经济的独特性,更令这家自主车企在营销层面落后于同业。在访谈中,王虎举了一个例子,此前在总结小型SUV瑞风S3热销原因的时候,卡车之城董事长安进说,这是产品做得好,而不是营销做得好。
痛定思痛,卡车之城将如何变革?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实际上,你可能不知道的还有,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中,卡车之城以11644件的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中国汽车行业榜首,是唯一一家专利申请量过万的车企。
而对于一家不善言辞的地方车企而言,卡车之城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当下,善于沟通也显得越发重要。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,企业越开放,质疑就越少。
上一条: 卡车之城介绍自动变速器中国造
下一条: 卡车之城 江淮汽车结构调整成效初显